bat365在线官网登录
科学研究/ research
学术交流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公共管理论坛”第二百零五期 — 主讲专家:左停
发布时间:2024-06-18 编辑:方艳 点击次数:0

6月16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教授做客第205期公共管理论坛,在人文楼M101会议室为师生带来题为“精准、公平与效率:过渡期后农村帮扶政策的目标单元与传递载体”的报告。本次论坛由公共管理学院杨嬛副教授主持,学院数名师生参会并交流互动。

左停教授首先介绍了过渡期后农村帮扶政策的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共同富裕的愿景,并明确要求“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5年过渡期已过两年,要谋划过渡期后的具体制度安排,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同时,2021年、2023年、2024年的中央1号文件也都提到了常态化帮扶这一关键词。

接着,左停教授就帮扶工作的定位进行介绍,即精准、效率与公平。从历史上看,城乡工农差距、农民福利低于常态水平的问题长期存在。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看,一方面,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绝对值较低,另一方面,城镇居民最低组的收入基本超过农村居民中等组的收入。即使在脱贫攻坚政策倾斜的强力支持下,低收入人口收入状况的改变依旧非常缓慢。由此可见,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状况的改变是现代建设的一块短板。总的来说,左停教授认为,常态化要求我们在更宽的视域下审视问题,调整帮扶对象、干预政策和执行方法。

最后,左停教授介绍了常态化帮扶的目标单元与传递载体。左停教授提到了帮扶政策的几个设计维度:救助条件、给付方式、救助对象、实施载体和对象瞄准。接着,左停教授介绍了精准扶贫中的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随后,左停教授引用了福利多元主义,认为国家、社区、市场和家庭应在福利的提供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同时,左停教授讨论了在社会救助对象中家户和个人的差别,认为以家户为瞄准的单元的社会救助政策在公平性、有效性方面受到挑战,迫切需要社会救助提高其适应性。接着,左停教授就保护性和发展性帮扶的维度,分析了针对不同政策单元应实行的不同帮扶保障政策。最后,左停教授对今天的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帮扶工作需要在目标精准、公平公正和效率效果等方面平衡。从帮扶对象来看,要确保困难群体获得关注;从帮扶内容来看,要确保其更有针对性和效率;从传递机构来看,要确保事情有人管且具有便捷性。

报告最后,在座师生就报告内容与左停教授进行了提问和交流。杨嬛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她认为,左停教授精彩的发言和丰富的案例对我们做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嘉宾介绍:左停,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获聘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高水平学术团队(社会保障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带头人。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讲《高级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障研究专题》《公共管理基础(留学生)》等博士、硕士生课程。兼任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农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社会救助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公共资源研究学会(IASC)会员。在陕西省汉阴县设有乡村振兴教授工作站。